一、复审不通过的六大常见原因及整改方案
(一)知识产权短板:数量、质量与管理问题
典型问题:
① 有效期内知识产权数量不足(如仅有 3 件实用新型专利);
② 专利与主营业务关联性弱(如软件企业申报机械类专利);
③ 知识产权权属不清(受让专利未办理完整转让手续)。
整改方案:
▶ 补充申报:加急申请发明专利(优先 PCT 国际专利)或购买核心专利(需附转让证明及缴费凭证);
▶ 优化结构:聚焦主营业务技术领域,淘汰低关联专利,建立知识产权分级管理制度;
▶ 规范管理:整理专利证书、年费缴纳记录,确保所有权清晰(参考《广东省高企知识产权管理指引》)。
(二)研发投入不达标:费用归集与数据矛盾
典型问题:
① 研发费用占比低于标准(如销售收入 1 亿,研发费用仅 3%);
② 研发辅助账不规范(费用分摊无依据,与汇算清缴数据不一致);
③ 研发项目立项缺失(无产学研合作或自主研发证明)。
整改方案:
▶ 重新审计:聘请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按《工作指引》要求调整研发费用结构(人员人工、直接投入等八大类);
▶ 完善台账: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标注每个项目的预算、支出明细及成果关联;
▶ 补充证明:提供研发项目立项书、验收报告、产学研协议,佐证研发活动真实性。
(三)高新收入核算错误:占比不足或分类混乱
典型问题:
① 高新产品收入占比<60%(如过度依赖非主营收入);
② 收入证明材料缺失(无销售合同、发票或第三方认证);
③ 总收入计算错误(漏算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整改方案:
▶ 收入拆分:按产品类别梳理销售数据,提取与核心技术相关的收入(附技术说明及客户证明);
▶ 规范凭证:补充销售合同、发票清单及高新技术产品认证(如软件著作权 + 软件产品登记);
▶ 重新测算:参照《 工作指引》公式,核对总收入与高新收入口径(如剔除不征税收入)。
(四)人员结构不符:科技人员占比不足
典型问题:
① 科技人员<10%(如 100 人企业仅 8 名研发人员);
② 人员材料不规范(无社保缴纳记录、学历证明缺失);
③ 研发团队稳定性差(年度流动率>30%)。
整改方案:
▶ 优化配置:招聘研发人员(需提供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将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纳入统计;
▶ 规范材料:整理科技人员名单(附学历证书、职称证明),补充近三年社保缴纳明细(可通过税务系统导出);
▶ 建立机制:制定研发人员激励政策(如项目奖金、培训计划),降低人才流失。
(五)研发组织管理薄弱:制度与执行缺失
典型问题:
① 研发管理制度空白(无研发项目管理、成果转化流程);
② 成果转化能力弱(近三年转化<5 项,无转化证明);
③ 产学研合作虚假(仅有协议无实质成果)。
整改方案:
▶ 制度建设:制定《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明确流程及责任人;
▶ 转化佐证:整理成果转化证明(如检测报告、客户验收单、销售合同),每项转化对应 1-2 项知识产权;
▶ 强化合作:续签产学研协议,补充合作项目的研发记录、经费往来及成果产出(如联合专利)。
二、长效预防机制:如何避免复审失败
(一)年度自查制度:
每年汇算清缴前核查:研发费用占比、高新收入占比、科技人员结构;
比对数据:确保火炬年报、税务申报、财务报表一致(重点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据)。
(二)知识产权规划:
每年新增 2-3 件核心专利(优先发明专利),构建技术壁垒;
维护专利有效性:定期缴纳年费,监控专利法律状态(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
(三)研发体系升级:
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规范费用归集(参考《广东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操作指引》);
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 / 科研院所签订长期协议,储备技术成果。
(//m.auto-fm.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