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明确:高企非前置条件,创新才是核心标尺
根据工信部及广东省最新规定:
•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要求高企资质,重点考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项指标;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虽鼓励拥有高企证书,但非强制条件,可用发明专利、研发投入强度、关键核心技术等替代;
• 制造业单项冠军:完全不设高企门槛,核心要求是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技术国际先进。

二、非高企企业如何补足“创新证明”?
既然不靠高企背书,企业需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创新实力:
1. 强化知识产权布局
• 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需搭配软著或检测报告);
• 核心专利与申报产品高度关联,且为企业所有;
• 鼓励进行PCT国际专利申请或参与标准制定。
2. 规范研发费用归集
• 即使未享受加计扣除,也应建立研发项目台账,明确人员、材料、设备等投入;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建议≥4%(小巨人)或≥5%(单项冠军潜力企业);
• 可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使用研发费用合规诊断工具提前自查。
3. 获取第三方权威认证
• 产品通过国际认证(如CE、UL、TÜV);
• 获得行业龙头客户验证(如进入宁德时代、华为、美的等供应链);
• 取得省级以上新产品鉴定或首台(套)认定。
三、梯度跃升四步策略:从“科小”到“冠军”的非高企路径
第一阶段: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起点)
• 门槛低、免费申报,是享受研发补助、融资贴息的基础;
• 登录“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完成评价,全年开放至10月底。
第二阶段: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
• 聚焦细分市场,营收规模可小(≥1000万元即可);
• 突出“特色化”与“新颖化”,如独特工艺、填补空白等;
• 广东多地(如东莞、中山)对非高企专精特新企业给予10–30万元奖励。
第三阶段:冲刺“国家级小巨人”(关键跳板)
• 重点补强:发明专利、细分市占率、产业链配套证明;
• 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中心或联合实验室,提升创新形象;
• 成功认定后,省级奖励100万元,市级叠加50–150万元。
第四阶段:跃迁“制造业单项冠军”(终极目标)
• 聚焦单一产品,确保全球前三或国内第一;
• 强调国产替代成效与产业链安全价值;
• 获认定后,叠加奖励超500万元,且品牌影响力跃升。
四、广东专属支持:非高企企业也能享“同等待遇”
2025年,广东多项政策明确“去高企绑定”:
• 研发费用后补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即可申领,无需高企;
• 科技金融贴息:凭专利质押贷款,政府贴息50%,不看高企资质;
• 人才引进补贴:企业为专精特新或单项冠军,引进博士即享30万元安家费;
• 绿色制造、数字化转型项目:优先支持非高企但技术领先的优质企业。
(//m.auto-fm.com/)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 上一篇:省级推荐名额有限:工信部单项冠军遴选竞争强度与择优标准新动向
- 下一篇:返回列表
视频专栏
-
栏目ID=3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