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 2021年重点任务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即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那么,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做好此项工作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凸显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转型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了部署。
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决策,凸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大国担当,向世界释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和美丽世界建设的积极信号。
我国强化气候行动的新目标不仅为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也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强有力抓手。
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合力,增进信心
我国目前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为30年左右,这样的转型力度前所未有,其实施需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努力。对此,必须统一认识,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合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实现预期目标,要将数字化和低碳化相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数字经济以及高新科技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建筑和交通的节能和能源替代。
要改变能源结构,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正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所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十四五”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要达到25%左右,只有这样,到2030年之前非化石能源发展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增的能源需求,而化石能源总体上不再增长;或者在化石能源当中天然气有所增长,但煤炭的消费下降,石油消费量趋于达到峰值,天然气增长带来的碳排放能够被降低煤炭消费量所减少的碳排放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既是一场深刻的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也是一个结构转换、动能转变、低碳转型的艰苦过程,必须系统谋划“碳中和国家”建设方略和路线图,久久为功。需要加快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及分解落实机制;处理好源头控制与增加碳汇等重大关系,严控一些地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反弹等苗头性问题;加强碳中和国家战略制订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及顶层设计,加快研究碳达峰后经济社会深度脱碳路径。(作者单位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m.auto-fm.com) 成立13年来,致力于提供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ISO体系认证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