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承诺示范单位

“碳中和证书”乱象骗局:碳中和证的真实性论证

2022-12-16 11:10

摘要:“碳中和证书”其实是给企业产品贴上绿色的标签,提高了品牌竞争力,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品牌,但如果发证的机构不权威,没有公信力,反而会损害企业形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撰文 | Sueyl

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288篇原创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碳汇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国家总体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接下来会被分解、落实到地方、行业和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则会出台相关落地细则。

比如,各部委已经陆续出台了一些引导性政策,未来一两年,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应该会密集推出各种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政策。地方政府、重点行业也都会明确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央企、国企等头部企业也会(部分企业已经宣布)对外宣布碳中和行动方案。

以上政策或战略,无论是来自政府、行业协会还是大型央企,都将给企业带来操作层面上的深远影响。此外,全国碳市场建设也将倒逼重点企业绿色转型,每个企业都将感受到市场所带来的约束。

在全球减碳大背景下,众多国际品牌、有前瞻性的企业为了展示企业社会责任感,纷纷加入可再生能源倡议(RE 100)、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等,并宣布企业碳中和目标,甚至逐步要求供应链、下游制造商提供低碳零碳产品,来满足碳中和需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门店、产品、活动被贴上了“碳中和”标签。企业取得碳中和认证证书,意味着这项产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人、公司或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被“中和”了。

但是,一些企业为了彰显这种社会责任感或品牌形象,到市场上随便找一家咨询机构,就把“碳中和证书”搞定。

这导致无论是发证机构,还是“碳中和证书”,出现种类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除了一些有资质的核查机构和各类碳排放交易中心、质量认证中心外,一些没有相关认证资质的咨询机构也搞起了“发证生意”。

这些机构的“碳中和证书”,有些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也有一些证书不被认可,这其实反过来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危及企业声誉。那么,企业如何才能获得一份货真价实的“碳中和证书”呢?

 

 

01

 

如何取得“碳中和证书”?

 

一般来说,企业想要拿到“碳中和证书”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碳盘查,碳核查,碳中和。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一般由专业核查机构确定组织边界内的碳排放,通过改进方式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碳排放,并且通过购买碳汇等抵消手段,帮助企业中和冗余的碳排放,从而实现碳中和。

首先是碳盘查,企业自行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摸清家底,找到排放热点。这个过程可以由企业自己盘查,也可以借助数字化软件,第三方咨询公司完成。

第二步碳核查,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资质的核查机构参与,依据的ISO系列标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碳中和核查工作。通过企业提供的报告,核查机构组实施文件评审,文件评审的内容包括申请碳中和认证的组织(或产品、过程、服务)信息、碳排放核算书、碳中和行动、碳中和承诺等相关内容。

核查完成后,可以授予温室气体核查证书。

“碳中和证书”乱象骗局:碳中和证的真实性论证

 

至此,只是完成了一家企业、团体或一场活动的碳排数据摸底,并获得权威机构的确认。接下来,还需要实现“碳中和”。

所谓“碳中和”的过程,就是第三方机构拿到经核查机构核查的温室气体数据,帮助企业通过购买碳汇、CCER等抵消手段,核销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从而实现碳中和。

至于最后找哪个机构来颁发这个“证书”,不管是核查机构,碳交易所,甚至是协会,都有可能。

也有些企业为了碳中和,直接跳过核查这一步,拿盘查的数据直接认证“碳中和“,但证书上一般会注明数据未经核查。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碳中和证明书”类似于碳核查证书,但有些咨询公司给客户做完碳中和直接颁发“碳中和证书“,是没有公信力的。

 

 

02

 

“碳中和证书”有用吗?

 

“碳中和证书”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形式,引起群众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关注,增强生态环保理念。企业通过这种形式,在满足供应链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同时,还可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社会声誉。

有些咨询机构声称能帮客户产品提供碳足迹的咨询与技术服务支持,比如“零碳月饼“、”零碳牛奶”等食物。通过采用碳管理云平台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生产、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制造、产品分销以及产品配送等阶段,完成产品碳足迹报告。除此之外,咨询公司还声称可为客户提供碳中和服务,协助其购买CCER进行产品碳排放量的抵消、认证并出具碳中和证书,得到一系列零碳产品。

从碳足迹的测算、盘查、核查,到碳足迹报告,再到碳中和服务,最后出具碳中和证书,貌似这一条龙的服务很周全,对企业来说,也很便利。

可被服务的企业没想到的是,这些证书上并没有权威认证机构的公章,仅有咨询公司的认可,相当于咨询公司又给企业盘查当运动员,又出具认可证明当裁判员,是缺乏公信力的,很容易遭到媒体或相关组织的质疑,最终受损的还是当事企业本身。

相关从业人员表示,国家层面虽然没有明确的和统一的“碳中和认证证书”颁发机构,但咨询机构颁发的只是自己公司证明或声明的碳中和证书,能否满足客户需求,能否经得起考验,是存在很大疑问的,也存在很大风险隐患。

 

“碳中和证书”乱象骗局:碳中和证的真实性论证

图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出的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

来源:电网头条

 

一般来说,除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绿色能源交易所等地方碳排放交易所外,类似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节能协会以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机构,因为有国家背书,相对来说权威性比较高。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市场主体并建立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等。碳核查机构的资质是由这个机构认定和监管的,所以信任度相对高。

然而,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上,并不能查询到有关“碳中和认证”的相关机构资质信息,也就是说,国家并没有对碳中和认证进行统一监管。这就是造成目前“碳中和证书”乱象原因之一。

 

03

 

高度重视“碳中和证书”的含金量

 

目前许多企业为了品牌宣传,并不知道“碳中和证书”的含金量。

一方面,“碳中和证书”其实是给企业产品贴上绿色的标签,提高了品牌竞争力,提升了组织和个人形象,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品牌,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以此忽悠消费者,找一家不太靠谱,或者公信力不是很高的企业来认证,反而会损害企业形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通过“碳中和证书“这种形式,让企业和个人对于充分发挥减碳的推动作用。同时如果将政府监管和社会共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共同参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将更有利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全面推进落实。也将影响政府相关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 碳交易制度、碳税制度、奖励制度等政策的实施,乃至影响双碳目标达成结论等多个层级的碳中和建设环节。

但因为碳中和还是新鲜事物,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碳中和国家标准,很多企业的碳中和标准都引述国外标准。目前只看到河北省发布过一个“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规范”,属于地标。

因此,我国亟需建立和完善各行业的碳中和认证制度。相关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尽快围绕“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推动认证“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提升质量认证工作水平,全力服务各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碳中和证书”乱象骗局:碳中和证的真实性论证

可喜的是,去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价监竞争、特种设备等多项监管职能作用,按照职责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这是迈向碳中和标准、规范的重要一步。
(m.auto-fm.com) 成立13年来,致力于提供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视频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