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12-09 11:57

科技企业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十年来,北京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围绕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等方面推动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聚焦高精尖产业领域,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推动集聚发展、强化协同创新,已培育、支持、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高成长企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北京特色的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一、坚持创新引领,支持政策体系持续优化完善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基于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相继出台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领军企业等专项支持政策,以及小微企业研发补贴、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首都科技创新券、创新联合体、企业服务包等专门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相关政策,形成不断优化的支持政策体系。

一是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 “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发布《 “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在京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领域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实行“报备即批准”。大力推进“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在 管理工作网设立专门入口,对企业申请实行“单独认定、单独报备、单独管理”,全程网办,企业无须提交纸质申报材料,对于通过政务大数据共享能够联网取得的数据,如企业登记注册、知识产权、人员等情况,企业无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2022年,印发《北京市关于实施“三大工程”进一步支持和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分层分类支持,重点实施“筑基扩容”“小升规”“规升强”三大工程,从财政、金融、人才、市场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 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了全链条、多元化的监管体系。

北京市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着力激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攻关,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加大研发创新能力。推出“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聚焦支持掌握国际先进前沿技术的优质硬科技初创期企业,通过开展研发、产业化和要素对接等专项服务促进其加快创新发展。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探索性地提出了支持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机制。

三是积极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印发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独角兽企业服务行动工作方案》,从服务、创新、人才、空间、金融、“包容审慎”监管和动态监测等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我市独角兽企业需求协调和服务机制,支持独角兽企业在京快速发展。出台《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重点培育企业发展的若干金融措施》,鼓励银行、担保机构等为瞪羚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等支持,促进瞪羚企业成长。

四是注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印发《北京市鼓励企业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实施办法》,引导和鼓励企业建设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发挥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在服务企业创新、支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印发《首都科技创新券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与指定实验室围绕企业创新创业开展测试检测、合作研发、委托开发、研发设计等科研活动。2022年,在修订中关村“1+5”系列资金支持政策中,通过统筹整合、优化提升现有政策和有针对性创新增设相关政策的方式,全新打造推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支持领军企业、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实施“强链工程”和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强链工程”支持领军企业、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牵头,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遴选研发合作单位和团队,组建产学研协同、上下游衔接的创新联合体,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牵头,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五是持续优化服务企业机制。深化落实企业“服务包”机制,精准服务重点企业发展。作为“行业管家”服务的企业数量由2018年的7家增加到2022年的117家,占市级“服务包”企业的14%,数量列第三位。通过全市“服务包”平台系统,累计为企业提供服务事项422项。2021年全年服务的企业地方级财政贡献为52.8亿元,同比增长5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1.8个百分点。

二、强化创新培育,科技型企业队伍不断做强做大

北京市科技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36.3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65.3万家(见图1),年均新设立科技企业约7.63万家(见图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3286家增加到2021年的27638家,增长了7.41倍,数量位居全国各城市前列。独角兽企业数量由2017年的54家增加到2021年的102家,增长近1倍,总估值由2000亿美元增长至3700亿美元,增长近1倍(见图3、图4)。全市认定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由2012年的112家增加到2021年的221家。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14929家增加到2021年的24055家,增长61.13%(见图5)。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数量由2017年的5054家增加到2021年的5629家,增长了11.4%。自2018年以来,共支持小米、京东方等16家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累计支持金额1.55亿元;截至2020年底,7家实现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营。

三、激发创新效能,企业创新活力显著提升

企业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21年,北京市1.9万家规模以上重点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44.6%,较2013年提高20.4个百分点;企业研发人员90.9万人,是2013年的2.5倍;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合计4714.4亿元,是2013年的5.3倍;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9%,比2013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企业专利布局稳步推进。北京市专利授权量由2012年的50511件增加到2021年的198778件,年均增长16.44%;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40件增加到79210件,年均增长16.43%;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69554件增加到40503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由2705件增加到10358件,年均增长16.09%(见图6)。

企业标准化建设稳步增长。十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和产业联盟累计参与创制国际标准501项,国家标准5324项,行业标准1563项,地方标准344项,团体标准1580项(其中,中关村标准 项)。

四、转化创新动能,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高新技术企业对北京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以2021年通过“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76家企业为例,企业平均收入11.46亿元,平均纳税额4750.44万元,平均利润总额1.75亿元,利润率15.24%,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总额9393.7万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8.2%,平均每家企业科技人员149人,平均每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6.96项,相关数据均显著高于一般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水平。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由2012年的25025.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4402.3亿元,增长2.4倍;税收由2012年的1445.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69.8亿元,增长1.19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收入由2012年的12050.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4530.3亿元,占比由48.15%增加到52.76%;税收由2012年的585.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726.2亿元,占比从40.50%增加到54.46%。

五、强化创新力量,培育出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领军企业

引导企业参与开放应用场景建设、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支持企业增强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出一批优秀领军企业和平台企业。

百度公司诞生于中关村,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支持百度公司开展人工智能、参与长安链底层技术平台建设、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等。百度推出“ACE交通引擎”车路行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百度Apollo已成为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百度自动驾驶服务萝卜快跑测试车队在世界范围内近30个城市开放道路测试,测试总里程超过2100万公里,是实现千万公里级路测积累的中国企业,已获得中国自动驾驶测试牌照411张。

小米公司依靠“硬件+互联网+新零售”的盈利模式实现了快速成长,自2018年开始,北京市支持小米公司建设创新联合体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新一代智能家居物联技术、高度集成的一体化云服务平台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打造高性能、高可用性、高资源利用度的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构筑了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融合的产业生态链,形成了开放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此外,推荐小米集团牵头试点组建国家创新联合体(“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已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支持下正式启动运行。目前,小米公司已成长为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全球化创新型科技企业。

百奥赛图公司是一家以创新技术驱动新药研发的国际性生物制药公司,自主研发了ESC/HR,EGE系统和SUPEC三大基因编辑核心技术体系,可近乎实现任意长度、任意位点的精确基因组编辑。凭借一流的基因编辑技术和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估实力,百奥赛图建立了完善的临床前CRO服务平台,已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客户提供相关临床前研究(CRO)服务千余项,成功为50余个客户产品推进临床试验。

北京亿华通公司是一家从事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发企业,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相关研发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9项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证、入选《北京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年》。已形成以自主氢燃料电池系统为核心,整车控制器、测试设备、燃料电池实验室全套解决方案等一体化产品与服务体系。一级子部件国产化率达100%,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可实现-40℃冷启动、-45℃低温储存。

未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全周期创新发展支持体系,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更好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北京力量。

(m.auto-fm.com) 成立13年来,致力于提供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技术改造瞪羚企业认定首台套 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ISO体系认证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视频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