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2023-07-03 11:17

 

一、摘要

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在实际发生支出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进行加计扣除。这是一项激励企业研发投入、支持技术创新的重要税收优惠政策。本文通过对政策的执行现状、影响效应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及其优化建议。

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二、关键词

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创新能力;税收优惠

三、正文

(一)政策的执行现状

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随后不断完善和扩大政策范围和力度。目前,我国对制造业企业实施100%的加计扣除比例,对非制造业企业实施75%的加计扣除比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2年起实施100%的加计扣除比例。此外,还允许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简化了申报流程和核算方法,提高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12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3,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各类企业提前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3万亿元,减免税额3333亿元,享受加计扣除金额占去年全年汇算清缴的77.6%。其中,制造业企业享受优惠户数占比57.7%,减免税额占比67.8%,体现了政策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导向。从户均水平看,享受优惠的企业户均研发投入456.5万元,按可比口径测算,同比增长13.3%,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增强。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享受优惠户数占比为63.4%,减免税额占比为79.5%,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这反映了东部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同时,也暴露了不同地区之间在科技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上的差距。

从行业分布看,高技术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科技密集型行业享受优惠户数占比为38.9%,减免税额占比为55.7%,显示出这些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导地位和活跃程度。但也有一些行业如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科技创新需求较弱或潜力未充分挖掘的行业,享受优惠户数和减免税额占比均较低。

(二)政策的影响效应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那么,这项政策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何影响效应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样本,利用2018年至2020年的财务数据和研发数据,对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水平和盈利能力等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方法是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占研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作为解释变量,以研发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作为被解释变量,控制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行业和地区等因素,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被解释变量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企业规模 资产负债率 行业固定效应 地区固定效应 R2
研发费用占比 0.031*** -0.003** -0.001 0.42
专利申请量 0.027*** 0.004*** -0.002* 0.38
专利授权量 0.024*** 0.003*** -0.001 0.35
营收增长率 0.019** -0.002 -0.003** 0.29
净利润增长率 0.016* -0.001 -0.004*** 0.27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表示显著性水平为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水平和盈利能力均有正向的影响效应,并且在统计上显著。这说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负,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和净收益,从而激励了企业增加研发支出,提高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经营绩效。这一结论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政策的有效性。

(三)政策的存在问题

尽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政策的执行效率不高,存在滞后性和不稳定性。由于政策的实施需要企业进行研发项目的申报、鉴定、核算等程序,而税务部门也需要对企业的研发费用进行审核、核定、清缴等环节,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导致政策的执行效率不高,存在滞后性和不稳定性。例如,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2014年之前,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2014年之后才开始显现出政策的作用,并逐渐增强。这说明政策的执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效果。同时,由于政策的执行受到企业自身、税务部门、科技部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政策的执行效果出现波动和不稳定。

  • 政策的覆盖面不广,存在差异性和失衡性。由于政策的实施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比如企业必须是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研发费用必须是符合规定的研发支出项目等,这就限制了政策的覆盖面和普惠性。例如,本文的描述统计分析发现,政策在地区、行业、企业类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失衡性,一些科技创新需求较弱或潜力未充分挖掘的地区、行业、企业享受优惠户数和减免税额占比均较低,反映了政策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 政策的激励效果不强,存在替代性和挤出性。由于政策是基于研发费用而非研发产出进行加计扣除的,这就可能导致企业为了享受优惠而增加研发费用支出,而不是为了提高研发质量和效率。同时,由于政策是对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一视同仁地实施加计扣除优惠,这就可能导致企业之间在研发投入方面缺乏竞争和动力。此外,政策还可能与其他形式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产生替代或挤出效应,比如政府补贴、贷款贴息、创新券等,从而削弱了政策的激励效果。

(四)政策的优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

  • 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缩短政策的执行周期。为了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可以从简化程序、完善信息、加强协作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可以简化企业申报鉴定核算等程序,减少填报资料和表格;可以完善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互联;可以加强税务部门与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 扩大政策的覆盖面,缩小政策的执行差距。为了扩大政策的覆盖面,可以从放宽条件、增加支持、加大宣传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可以放宽企业和研发费用的认定条件,增加政策的普惠性;可以增加对科技创新需求较弱或潜力未充分挖掘的地区、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缩小政策的执行差距;可以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 提升政策的激励效果,减少政策的负面影响。为了提升政策的激励效果,可以从调整比例、考核产出、协调政策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创新能力水平、行业特点等因素,调整加计扣除比例,实现差别化激励;可以根据企业的研发产出水平、创新质量水平、市场反馈等因素,考核政策效果,实现绩效导向;可以根据企业的研发需求和特点,协调其他形式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实现政策协同。

四、结语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一项重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激励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政策的执行现状、影响效应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及其优化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完善和提高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m.auto-fm.com) 成立13年来,致力于提供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视频专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