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泛、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范围显著扩展、程度持续深化、质量大幅提升。
当前,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成效显著,两化融合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泛、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范围显著扩展、程度持续深化、质量大幅提升。
加快两化融合布局
两化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4.6%、69.8%和74.2%,“十三五”以来分别增加9.2、14.9和12.2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提高至105。在具体指标方面,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介绍,《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具体概括为: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态、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筑牢融合发展新基础。
作为支撑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也是“十四五”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工作重点。《规划》提出,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筑牢两化融合的基础。一是坚持优化供给,打造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二是坚持应用牵引,以标准化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规模化普及。三是坚持合作共赢,打造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规划》明确,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体系。
向重点领域纵深发展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加速驱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江明涛介绍,围绕新的发展形势,结合新时期下我国不同行业融合发展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加快制造业整体数字化转型进程,《规划》在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与电子信息四个重点行业加速两化融合发展。
在原材料领域,《规划》推动原材料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在于建设和推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及管理,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在装备制造领域,《规划》推动装备制造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在于提升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围绕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装备领域,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装备的预测性维护与健康管理。
在消费品领域,《规划》推动消费品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消费品行业的柔性生产和产需对接,开展基于消费数据的用户需求挖掘、产品研发、智能生产和数据增值等服务创新,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升级需求。
在电子信息领域,《规划》推动电子信息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在于引导企业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软硬协同水平,加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实现电子元器件采购、生产、库存等环节动态精准协同,优化全供应链资源配置效率。
“十四五”期间,“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作为深化两化融合的重点任务,不仅为企业开展创新实践指明了新赛道,也为评价融合发展成果提供了新标杆。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介绍,《规划》为此部署了七个方向,可以概括为“六化一品”,即: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新型智能产品。上述七个方向均是市场价值大、发展潜力深、示范效应强的代表性、引领性领域。比如,平台化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设计门槛和成本,个性化定制助力服装、家具、家电等行业实现逆势增长,网络化协同加速了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化延伸助力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实现服务水平的提升。
真金白银促进深度融合
为了实现两化深度融合,《规划》明确了5项保障措施,即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加大财税资金支持、加快人才队伍培养、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在这5项措施中,财税资金支持最具含金量。《规划》明确,充分利用重大专项、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机制,加大对数字“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两化深度融合共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工作的财政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规定设立专项资金,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社会投入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扶持。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为制造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财税政策一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据了解,为加快实施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在2012年首次设立了全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制造强国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更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两化融合发展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中央财政仅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投入就可见一斑。据谢少锋介绍,自2017年我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以来,三年累计支持225个项目,中央财政支持43.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260亿元。
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生态加速构建,有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100个、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两化深度融合使得平台化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设计门槛和成本。谢少锋介绍说,这些平台的赋能效应正在显现,比如,平台化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开发设计门槛和成本,个性化定制助力服装、家具、家电等行业实现逆势增长,网络化协同加速了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的转型升级,服务化延伸助力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实现了后端市场的价值跃升。
- 上一篇: 最新标准(GB/T 23007-2022)
- 下一篇:企业做两化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