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为国家标准,也代表着从国家层面推动两化融合分级贯标落地,进行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的决心。
两化融合的背景和形势
首先国家层面认为,全世界各国因为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变革,它不是说只是对中国适用,它是全球性,所以发达国家都在做重大的战略布局,都在做系统性的理论方法创新。
第二,从整个国内经济发展角度来讲,我国进入了新常态,急需加速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也就是摆脱以往的过度依赖资本、土地、劳动力方面的传统要素,鼓励企业通过技术、管理、数据等新要素方面的投入,形成竞争优势。
第三,全球范围内新的产业变革正在进行, 新一轮产业变革对企业的影响,既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机制变革、体制变革。因此,国家战略层面都要重新布局,产业体系都要重构,方法体系、理论体系都要重构,经济模式也会重构。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力发展研发、设计、销售、管理等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高端环节的集聚和产业的快速增长。企业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目的是使企业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使企业获得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两化融合是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基于以下工作基础和实践经验,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经验,依据GB/T 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在一万多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所提炼的方法和规律,在推广质量、环境、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基础和应用环境。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了九项管理原则,包括: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过程管理,全局优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开放协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涵盖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以及评测与改进四个相互作用的管理域。
企业做两化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1.政策倾斜
通过评定的企业将在省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政策上给予优先支持。
2.项目申报优先,评选加分
工信部明确提出,优先从符合两化融合标准要求的企业中选择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CPS测试验证解决方案应用推广任务申报中,通过两化融合评定的企业家6分。
3.政府采购、市场采信
在政府采购、市场采信机制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政府采购方面,已将是否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作为评价指标之一。龙头国企也将优先选择通过评定的企业作为供应商。
4.其他
供应商遴选与评价、销售授信、招标投标、金融机构投融资、社会组织的企业评奖评价、中央企业信息化考核、资质认证等领域具有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