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2022年度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情况,民营经济智库代表围绕推动青岛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2月27日下午,青岛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会议召开,回顾总结2022年工作,研判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安排2023年重点任务,将重点做好六个环境的营造和服务,切实推动全市民营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五六七八九”特征更加显著
过去一年,面对疫情反复带来的不利影响,青岛民营经济扛住了超预期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022年,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201.6万户,同比增长4.8%,创业密度(1966户/万人)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3%,民营企业进出口6366.1亿元,同比增长11.6%;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046亿元,新吸纳就业30.8万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8.6%的投资、61.7%的税收、69.8%进出口、84.4%的城镇新增就业、99.2%市场主体和97.9%的企业数量,“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更加显著,支撑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
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青岛实施“专精特新”上市培育行动,发布《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122家,新认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16家,较去年增长50.1%,跻身全国“专精特新十强城市”第8位。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累计已达151家,其中10家已成功上市。在全国首创发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指数,并举办青岛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指数发布暨颁奖仪式,评选十强榜单。西海岸、市南、崂山设立“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和专业服务基地,推动形成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生态圈。优化“新经济”企业培育,发布《青岛市雏鹰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培育壮大优质中小企业群体。首批评选486家雏鹰企业,新认定瞪羚企业84家,较去年增长54.9%,累计已达227家。举办第四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青岛市12家企业入选,位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二,连续两年跻身世界前十。
在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青岛市综合排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十,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代表市政府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胶州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会议圆桌论坛上作了经验分享。在2021年《中国城市政商关系评价报告》中,青岛市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七。
首发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
2022年度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以2021年和2022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由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评估。同时,将青岛与成都、宁波相关数据指标进行了横向对标。评估指标体系共由5个一级指标(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21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构成。
整体来看,各区市中小企业对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市北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平度市和莱西市等区市的中小企业对本区域发展环境满意度较高。
报告指出,与对标城市成都、宁波相比,青岛市企业开办平均用时表现较为优秀,但在“先照后证”改革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在政策性融资担保额、担保费率方面仍有优化空间;在创新投入方面较两个城市相差不大,在技术合同成交额方面与成都相比差距明显,与宁波相比大体相当。
报告还建议,增强人才培养引进的综合效益,发挥青岛区位、物流、产业等优势,提升城市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畅通惠企政策落地运行机制,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专项扶持政策及定向金融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力度;多方联动、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及时掌握企业发展诉求,为企业提供更多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部署六大方面重点任务
会议提出,2023年将重点做好六个环境的营造和服务,切实推动全市民营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争创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统筹组织召开好2023年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工作;进一步突出重点攻坚行动,组织开展“我同城市共发展,我与企业共成长”主题活动,评选发布全市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十大办实事”和“百个解难题案例”;进一步优化运行监测体系,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和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全力争创全国民营经济联系点城市,常态化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先进做法典型案例征集。
优化市场环境,精准打造企业培育“四条赛道”。实施“专精特新”梯度发展行动,夯实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赛道;实施“四新经济”快速崛起行动,完善“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新经济高成长中小企业培育赛道;实施“数字化转型”扩容升级行动,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数字赋能,夯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赛道;实施“领军标杆”倍增壮大行动,出台民营龙头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
优化赋能环境,创新强化要素供给服务能级。实施科技要素赋能工程,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创新,坚持场景开放、供需匹配、资本供给“三位一体”发力;实施融资要素赋能工程,组织银行、保险、融资担保等机构,深入各区市与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实施资本要素赋能工程,对拟上市培育库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指数作用;实施人才要素赋能工程,发挥民营经济专家智库智力支持作用和高等院校资源优势,遴选认定一批“新锐人才”,激发涌现一批“未来之星”;实施平台要素赋能工程,高质量打造APEC技展会平台,举办中小企业国际采购暨合作洽谈会,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
优化政策环境,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抓好惠企政策贯彻落实,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持续迭代“青岛政策通”,2023年底前确保全市惠企政策全部纳入“政策通”线上申报兑现;开展政策精准服务,依托市企业政策服务专员队伍,重点开展企业关注的减税降费、创业创新、融资支持等惠企扶持政策宣讲解读。
优化法治环境,着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推进民营中小企业立法保障,落实《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推进《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开展民营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加大《中小企业促进法》《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完善府院联动机制,与政法机关强化沟通协调配合,推动研究涉及民营企业的重大事项;提升企业诉求解决能力,充分发挥青岛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健全完善民营企业“市委书记信箱”诉求办理;完善清欠长效工作机制,以国家清欠问题线索转办系统为蓝本,打造青岛“数字清欠中心”。
优化政商环境,进一步构建新型亲清关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举办2023年青岛企业家日和企业家宣传周系列活动,探索企业家日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设立“民企时间”党组会议题,邀请民营(中小)企业家代表谈发展历程、谈发展态势、谈发展建议,搭建民营(中小)企业家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反馈机制;助力企业发声发力,对“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典型整理、全媒体展示,讲好企业家故事;借势借力扩大“朋友圈”,进一步优化建议提案办理流程,借助“代表委员之窗”栏目和集中面复等活动,加强与代表委员的常态化联系。
- 上一篇: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