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在中国制造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中被赋予了“填空白”“补短板”的使命,它们所具有的创新驱动特性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过,近几年“专精特新”项目逐渐“高企”化,那两者之间究竟还有什么区别?
01定义不同
所谓“专精特新”,指的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底蕴是科技实力。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02评价条件不同
专精特新评价体系:
一、认定条件
同时满足以下四项条件即视为满足认定条件:
(一)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2年以上。
(二)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3%。
(三)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但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
(四)评价得分达到 60 分以上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近三年获得过省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五。
2.近两年研发费用总额均值在1000万元以上。3.近两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6000万元以上。 4.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0强企业组名单。二、评价指标包括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四类十三个指标,评价结果依分值计算,满分为100分。
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体系:
1.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1年以上。
2.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3.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业近3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3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1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1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1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近1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8.企业申请认定前1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03政策支持不同
1、“专精特新”属于工信局的政策。企业发展方向基本围绕《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每户给予一次性20-100万奖补(以各地方具体奖补金额为准)。
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属于科技局的政策。企业需要在国家颁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企业通过省高新认定后,新认定高企将给予5-20万元补助,复审企业将给予5-10万元补助。企业通过国家高新认定后,新认定国家高新将给予10-50万元补助,复审企业将给予5-20万元补助。具体补贴金额,以当地的实际补贴金额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