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专精特新”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类新闻和报告当中,成为了时代热词。国家也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其已成为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实际上是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四个词语当中提炼而出进行重组的一个新词。其中,专业化指的是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具备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在产业链中处于优势地位;精细化则体现在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建立了精细高效的制度、流程和体系;特色化,指的是企业依靠特定市场、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等特色资源,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独家特点的产品或服务;而新颖化则是指企业有持续的创新能力,生产出新经济、新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或附加值。
专精特新企业,便是指具备以上四个特征的中小企业。但是,引导中小企业向着专精特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也绝非一件易事,还需要像 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参与进来。
如何成长为专精特新?
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出了指引:“要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并且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速解决‘卡脖子’难题。同时,重点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且将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领航企业作为政策支持发展的重点。”可见,专精特新企业承担的是技术突破者的角色。
中小企业要想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必须具备四大特征;其次,在专精特新企业中,经过严格的遴选,将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选拔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长期专注于某个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拥有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或工艺,并且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业,则有机会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从“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要同时满足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指标。例如精细化指标,需要企业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了信息系统支撑;特色化指标,则需要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有自身独特优势,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 10%以上,且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申报“专精特新”,不满足条件怎么办?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它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支撑它们实现上述指标,如何突破技术障碍,就成为这些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一些企业将目光转向校企合作,利用高校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人才等资源快速攻破技术瓶颈,在此过程中,类似 这样的服务机构,承担了从专家匹配对接、到项目成果的专利申请布局,以及市级、省级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等资质荣誉认定的全流程辅导,针对性帮助企业提升各项指标,高效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资质认定。
企业一旦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便可获得600万元奖励,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也能获得数十万不等的补贴资金,而且在企业培育、政策支持、服务开展、环境优化等方面都有专项政策支持。“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平均每家支持高达1000万左右。
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累计8997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已经启动,3月份正式开始申报。 拥有行业领先的专业服务团队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能够通过大数据结合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规划技术路径,打破技术壁垒,高效完成“小巨人”认定,是企业迈向“专精特新”转型之路的最强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