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名单显示,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共200家,其中,央企所属公司有143家,地方国企为57家。不少上市公司成功入围。 作为“专精特新”概念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行动中的首次应用,第一批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将以“小切口”的形式起步,逐步推动从试点探索到示范建立的过程。 今年以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速。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决策部署,旨在聚焦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国资委在“双示范”行动中对“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的特征概括为“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 综合来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在总体规模效益上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也要在细分行业或“专精特新”领域内探索世界一流水平。以专、精、特、新为特征的企业高质量发展方向,能够对“全面实现世界一流”的领先企业工作思路形成补充,是分类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策略在实践层面落地的关键载体。
其实,“专精特新”的理念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如德国培育“隐形冠军”来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使其成为细分行业领域的强者;日本实施“一町一品”计划,造就了大批坚守本业和持续创新、执着于耕耘的“长寿企业”等。 德国“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曾经说过:“企业要想成为‘隐形冠军’,就要立志成为全球市场中的佼佼者,同时要做到专精,唯有专精才能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但是专精使得市场变小,那就通过全球化使市场变大。借助全球化,小众市场也可以让中型公司发展到很可观的规模。这些是‘隐形冠军’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从全球范围看,德国无疑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最好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德国是世界上“专精特新”企业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数(约3000家)的1/3以上(美国400家,日本不到300家),其中,85%是工业企业,5.4%是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在各个行业细分市场上都保持着全球前三的位置。同时,“专精特新”企业还占德国出口额的26%,平均税后利润率为8%(世界500强平均为4.7%)。由此可见,“专精特新”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效率,提升了地区和社会平衡发展,在整体上提升了国家的全球竞争力,成为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坚实基础。 毋庸置疑,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其最鲜明的特色。当前,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我们要像需要“隐形冠军”那样需要大量“专精特新”企业,唯如此,才能连接“断点”,疏通“堵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最大限度地解决“卡脖子”难题。对“专精特新”企业而言,补短板是当下之需,锻长板是长远之策,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产业路径和经营模式。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更多“独门绝技”和“杀手锏”。 可以预见,在“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思路指导下,专注细分行业的企业可致力于发展达到其领域内的世界一流水平。中国企业将继续厚植“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沃土,着重在“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上下功夫,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打造自主创新能力新高地,汇聚起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的磅礴力量。
- 上一篇:湖南两家企业入选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