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已经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各个科技强国、工业强国正在比拼较量、争夺科技主导权。
近日,国资委公布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国资委表示:“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决策部署,在11家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同步开展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示范’行动。”
由中国社科院出版的《迈向新征程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研究》的数据显示,2018年,17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超过60%依托于国有企业,截至2020年,中央企业拥有国内研发机构4153个,其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1个。
200家专精特新企业
记者从国资委公布的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看到,几乎每家央企都有2到3家下属二级子公司入围。
国资委表示,该名单经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征求意见等环节。
国资委要求各级国资委,请深入做好创建工作,聚焦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努力打造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专业突出、创新驱动、管理精益、特色明显的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
科技创新引领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实现了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对创新的要求已经成为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
记者从各个省份公布的评选专精特新企业标准中看到,该评审标准包括:“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公司治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并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中海油旗下有中海油服公司入选“专精特新企业”。
中海油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他们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我们骄傲的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成功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攻克13项‘卡脖子’装备国产化难题,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成功安装。”
据了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化,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呈现群体突破态势,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
中国建材人士向记者介绍:“我们发起设立了15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金,以30%的自有资本吸引70%的社会资本,投资培育国家急需的新材料产业,形成内外部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截至目前,中国建材的产业基金已向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电子级多晶硅、光刻胶等“卡脖子”材料进行投资,在新能源产业链上向氢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等前沿方向进行投资,共计决策投资48亿元。
国企科研人员数量远超民企
2020年11月11日,由中国社科院与国资委合作创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以下简称“智库”)正式成立。
记者在智库出版的《迈向新征程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中看到,近年来国有企业强化科研队伍建设,2019年,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平均每家民营企业拥有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7名,而同期国有企业该数据为民营企业的3倍多(22名/家)。国有企业B&D人员(以全时当量计)中有45.98%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同期民营企业中仅为25.17%。
数字显示,国有企业研发人员素质也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2015~2019年,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人员的比重呈稳步上升态势,年均增速达到6.1%;民营企业这一指标已从2015年的29.31%下降至2019年的25.17%,两者“剪刀差”持续扩大。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和引领下,国有企业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给科技创新的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
智库认为,国有企业历来重视创新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内部创新体系,搭建完善的创新平台,这为国有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国有企业普遍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和技术开发机构(如研发/技术中心),有能力从事全线性的、全工序性的、基础性的研发。
截至2018年,17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超过60%依托于国有企业,且主要附属于中央企业总部及二级单位,民营企业牵头建设的仅占1/3左右,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其建设比例极低;截至2020年,中央企业拥有国内研发机构4153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1个。同时,国有企业研发机构相较民营企业呈现出更雄厚的实力。2019年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中单位研发机构平均经费支出2509.26万元,大约是同期民营企业的4.09倍(613.92万元)。
据了解,这200家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并非一成不变。
国资委表示,将强化跟踪指导,适时总结评估,动态调整示范企业名单。同时,挖掘总结典型,加强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推动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上一篇:河北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
- 下一篇: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条件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