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它们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拔节成长,既是经营主体在细分领域创新发展的结果,更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从量变到质变,走向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的重要表现。
随着我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及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助力中国从世界工厂迈向制造强国。
“专就是要锁定一个核心方向集中精力深耕;精就是要以工匠精神打造产品,精益求精;特就是要练就独门绝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新就是要补短锻长,谋求源头创新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首席专家杨继瑞认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对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6月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原则上应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重点领域;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网络强国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
由此可见,在产业导向上,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以制造业企业、制造业和信息化相融合的企业为主,重点突出产业链属性。
自2019年以来,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在3月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介绍,全国已经培育了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去年全年新上市的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59%。这些企业在工业基础领域深耕细作,充分体现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点。
“融通创新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有效渠道,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聂贤祝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质量和水平,是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202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要求通过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制造业大中小企业多链融通的重要载体。如中国商飞依托大飞机园促进全产业链集聚,实现“门对门”的生产关联,推动体系化技术能力布局,建成规划标准高、能级体量大的航空产业集群。中车株机聚合上下游超过300家骨干及配套企业,引领千亿产业链发展壮大,打造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广泛的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在产业集群形成的生态体系中,中小企业在大企业周边区域建厂,可以为大企业提供近距离、快响应的配套产品和服务,共享产业资源,加快成长为“配套专家”。大企业通过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就近配套、区域品牌联动、公共服务平台共用、信息资源互通、资金人才共享,有利于提升产业集群整体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在制造业发展中,重大技术装备起到顶天的引领作用,产业基础起到立地的支撑作用。无论顶天还是立地,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都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之义。
近日,金壮龙表示,将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力争今年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8万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计划培育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他还提到,要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上市。
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政策引领。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编制发布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施再到加速推进,可分为“摸石过河、探索实践”“总结推动、重视肯定”“指明方向、全面铺开”三阶段。每个阶段,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各个行业,都分层分批出台了相应支持政策。
政策维度按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也有所侧重。《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梯度培育体系。
专家建议,各地方可从实地调研、整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生态营造等环节入手,挖掘本地中小企业现状特征、发展潜力、发展诉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整体发展思路、完善梯度培育机制,匹配要素供给所需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产业氛围。
(//m.auto-fm.com/)成立14年来,致力于提供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新型研发机构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 上一篇:东莞滨海湾新区助“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
- 下一篇:广州市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奖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