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中,“专精特新”企业异军突起,它们专注垂直领域,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后劲足。
穿山掘地的大国重器盾构机、阻隔上千度高温的气溶胶、应用广泛的工业“牙齿”人造金刚石……这些关键技术产品的背后都有郑州“专精特新”企业的身影。“专精特新”企业,是制造业补链强链的重要发力点,在创新发展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组合拳政策支持,郑州“专精特新”企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近年来,这些企业在专门领域苦练“内功”,打造拳头产品,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行业集聚——制造业超过半壁江山】“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顶端新闻了解到,郑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涵盖国民经济19个行业门类中的13个。在这些门类中,以制造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合计占比超过80%。其中,制造业757家,占55.8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34家,占24.65%。
郑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于新材料、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仪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郑州有一张名片——超硬材料。超硬材料被誉为工业的牙齿,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郑州超硬材料无论在技术还是在市场上,均位于国内领先地位。既有研发出了国内首颗人造金刚石的行业先驱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俗称“三磨所”),后起之秀中四方达、富耐克等也都是超硬材料领域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新材料中耐火材料和超硬材料市场份额较大,河南的耐火材料产量占全国的50%左右,而河南的60%集中在郑州市,其中远东耐材、华西耐材、宏宇新材、安耐克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耐火材料的典型代表。依托于本土信息技术相关高校,郑州市在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信大捷安、信安通信、中电云科、中业科技等企业获得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其中,信大捷安是国内目前唯一量产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服务商,合作伙伴包括宝马、奥迪、比亚迪、华为等知名企业。【龙头带动——产业链带动一系列专精特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带动有密切关系。
这种带动效应在郑州尤为明显。受千亿级主导产业的带动,郑州市涌现出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例如,在郑煤机、中铁装备、黎明重工、宇通重工等行业龙头机械设备制造有企业的带动下,涌现出凯雪冷链、新大方重工、郑煤机综机等“小巨人”企业。
在宇通、海马、上汽、日产等整车生产企业带动下,汽车零部件及相关智能设备的配套厂商崛起。例如:奥特科技、新交通汽车板簧、嘉晨电器、森鹏电子、深澜动力、郑州新基业等都围绕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了获得“小巨人”企业认定。在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领域,在汉威、光力、新天、新开普、三晖等一大批A股上市企业的带动下,紫联物联、索凌电气、炜盛电子、三禾电气、驰诚电气、万特电气、众智科技等企业已经成长为“小巨人”企业。
【扎堆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呈现聚集效应】从区域分析来看,郑州市高新区、金水区“专精特新”企业呈现扎堆儿现象。
上述两区合计拥有“专精特新”企业611家,占郑州市的45%,与其他区县(市)形成鲜明对比。其背后原因,与郑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分布在这两个区域的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其中,高新区不仅“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在16个区县(市)中遥遥领先,共拥有426家,占全市的31.4%,而且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数量也独占鳌头,共拥有42家,占全市的37.5%。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高新区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也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同时还是郑洛新自创区的核心片区。区内有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还拥有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三磨所、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等科研机构,这为高新区造就了肥沃的创新发展土壤。【真金白银——郑州奖励力度在省会城市最高】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郑州市培育各级专精特新企业2568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家、占全省总量(370家)的30%,省级565家、占全省总量(2211家)的26%,市级1892家,形成了市、省、国家逐级提升、特色鲜明、梯度发展的企业培育体系。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全球“灯塔工厂”2家,产业活力竞相迸发,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稳列GDP万亿俱乐部。
这样亮眼的数据背后离不开是培育政策的支撑。2022年4月,郑州全新出台实施《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办〔2022〕36号),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梯度培育、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等十大专项行动,落实财政资金奖励、支持企业上云接链、开展智能化诊断服务等33条支持举措。
对中小企业来说,真金白银的支持,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力度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郑州市希望,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600家,其中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0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5家。
【对点帮扶——全方位“服务”专精特新】《意见》中海明确了,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力度,实现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点对点”个性化帮扶全覆盖。
郑州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开展“一起益企”活动,组织示范平台和示范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宣传、创业培育、创新赋能、管理咨询、投融资等宣贯咨询类服务超2.5万家次、需求响应类服务超1万家次。此外,通过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以“纾困解难,助力发展”为主题,先后开展了知识产权专题、企业登云专题、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纾困解难等专题活动13场。举办“专精特新”标杆企业巡学参访、挂牌上市服务、专题培训辅导等活动,实现对企业的精准服务。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强大的科研力量与庞大的产业集群,推动郑州“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聚集发展。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