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试点认证未通过?这些点须加强
1、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还未实现。
2、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动态信息难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较难实现,更勿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
3、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重技术、轻管理。旧管理体制、思维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
4、两化融合环境下的企业关键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管理基础薄弱,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阶段,难以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层面,按照战略和竞争优势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两化融合试点政策要求
属于制造业或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上年度(2017或2018年度,下同)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对注册地在广东省“互联网+”创建小镇或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内的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要求放宽至达到5000万元。这些企业就能申请啦!
1.审核机构
目前,具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资质的机构只有10家。在机构审核中,不同机构对于该体系的审核执行标准不同,这是个现实问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指南》尚未发布,不同机构按照各自的理解,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偏差。比如曾经有一位审核员要求企业提供所有设备台账和维护记录。而标准中“7.4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与新型能力目标相适宜”,一个普通的手工作业钻床却被纳入现场审核内容;另外一位审核员说,审核员资格考试刚通过,没有在企业工作过,表达不出意见。由此看来,审核员技能仍然需要提升。同时,随着通过评定的企业越多,10家评定机构人员将面临不足,压力会越来越大。
2. 审核范围
在确定了企业借助信息化技术获取某种能力后,企业的该能力一般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企业的相关组织构架、业务流程、数据采集、技术方案等保持不变,而此种状态下,监督审核只能记录下现场运行状况,而对能力开发过程(如外部力量已经撤退)只能追溯以前的记录,而对“实施与运行”的审核只能评价过去的过程,给予的结论只能是能力保持。笔者认为此条款审核是可行的。而有些机构却要求企业能力运行中一定要有变化,否则“实施与运行”无法审核。假如一个企业系统运行很稳定,一年来没有任何升级,(系统升级需要专业技术,且更多投入),而系统建设刚一年,此情况下,一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审核机构却说无法审核,说一年内该能力对应的两化融合支持一定要有变化。难道企业年年都要建立新的系统,改变流程或升级改造吗?
3.监督审核申报平台
在两化融合服务平台上,要求企业监督审核时上传WORD版本材料,而材料中许多需要企业领导签字,这种情况下手写体如何在WORD版本中上传。另外,监督审核流程。中“企业确认”之后,还有一系列审核步骤见图4。而这些审核均在后台,没有到企业现场,仅凭企业和审核机构上报的材料,判定该审核是否合规,有些牵强。且从历史经历来看,后端审核评价时间周期长。
(m.auto-fm.com) 成立13年来,致力于提供 、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 上一篇:广东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申报条件
- 下一篇:广州市企业申报两化融合可以得到哪些的支持?